(1904.3.301995.3.22),四川仁寿人,结构地质学、地层古生物学和石油地质学家。出书《我国南方二叠纪地层》,提出了我国二叠纪的三分计划;撰写了《新疆油田地质查询陈述》,提出陆相生油和多期多层生储油论;出书《我国首要地质结构单位》,创立多旋回结构运动说,奠定了我国大地结构学的根底;主编第一批14幅1∶100万国际分幅的我国地质图及1∶300万的我国地质图(挂图),对全国矿藏普查起到及其重要的效果。20世纪50年代,参与安置全国石油普查,为大庆油田的发现作出了重大奉献。
体系区分我国首要结构单元和大地结构旋回,进一步开辟了我国地质图制图作业,创立多旋回结构运动说,进而将多旋回说与板块结构相结合,树立板块多旋回开合手风琴式运动形式,开辟大地结构研讨新途径。提出陆相生油论,具体安置、辅导我国石油天然气地质普查勘探。曾获国家天然科学奖一、二等奖,1994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能成就奖。1948年中选为中心研讨院院士,1955年被选聘为我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55年末,周恩来总理在一次会议上接见了地质部全国矿藏普查委员会的黄汲清。他问道:“黄总工程师,你这么大的科学家、这么繁忙的作业,有没有帮手呀?”
没过几天,在矿藏普查委员会作业的小伙子任纪舜接到领导的电话,告诉他去担任黄汲清的帮手。“我很走运能做黄先生的帮手。”今已85岁高龄的我国科学院院士任纪舜回想起与黄汲清同事的韶光,恍如昨日。
“我曾提出了地球体系多圈层结构观,用地球体系科学的思维,辅导大地结构研讨。”任纪舜说,“我是承继黄先生的学术思维,结合其时最新的地质学研讨效果,提出了这一观念。”
黄汲清1904年3月30日出生在四川仁寿的一个书香之家,原名黄德淦。受家庭熏陶,黄德淦自幼聪明好学。早年读梁启超的《我国魂》,深受震慑,立志要为中华民族争气。
五四运动一声号角,将新文明运动及对民主科学的寻求传遍神州。黄德淦深感四川一地阻塞,无法施展抱负。1921年夏,年仅17岁的黄德淦与几位同窗老友一同远赴北京。他先是报考了天津北洋大学并被选取,但因作为学生代表参与“北洋”的示威活动被开除学籍。在老友帮忙下,他又报考了北京大学,效果独占鳌头。
在北大地质系就读期间,黄德淦立志“科学救国”,改名为“汲清”,意在广纳新知,博学多才。
1928年,黄汲清以优异效果从北大结业,进入南京地质查询所作业。不久他就接到使命,于1929年春随学长赵亚曾踏上西南查询的征程,先后穿越了陕、甘、川、康、滇、黔等地,为时1年3个月。
“这是丁文江先生领导的地质大查询的一部分,这一次查询获得了很丰盛的户外资料。”任纪舜介绍,“回来今后,黄汲清总结、出书了6本具有国际水平的专著,奠定了其在地学研讨范畴的位置。”
在这些专著中,包含《我国南方二叠纪珊瑚》《我国晚二叠世腕足类化石Ⅰ》《我国晚二叠世腕足类化石Ⅱ》3部古生物作品,以及《我国南方二叠纪地层》这部重要的地层学专著。这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地层总结,把我国二叠纪地层做了体系区分和比照。黄汲清的“黄二叠”赞誉亦由此而来。
其时我国在二叠纪地层方面只要早年的一些零散研讨作业,且均没有得出结论。黄汲清在西南查询中获得了许多化石,测制了许多剖面,参阅前人研讨,对我国南方二叠纪地层做出了全面总结,奠定了我国南方二叠纪地层的研讨根底。
1932年夏,黄汲清承受中华教育文明基金会遴派,赴欧洲留学。他决议挑选结构地质学作为主攻方向,先入瑞士伯尔尼大学,后转入瑞士浓霞台大学,师从地质学大师阿尔冈攻读博士学位。
在瑞士留学期间,黄汲清深知3年的学习使他在地质理论方面打下了更为坚实的根底,但这还不行,要对祖国有实践奉献,就必须在资源勘查中有所作为。
他意识到,石油资源是矿藏资源的重中之重。其时,美国是国际石油理论和出产的头号大国。所以他西渡大西洋来到美国,观赏了多所闻名大学和研讨机构,访问了声称美国“石油之都”的塔尔萨和美洲石油地质学家协会,与一批石油地质界人士进行了沟通,并查询了美国多个区域的油田。
回国后,黄汲清遂被任命为中心地质查询所地质主任,肩负起国家一线地质矿藏查询的深重使命。
1938年秋,黄汲清安排并亲身率队进行了四川盆地内石油天然气的地质查询,查询了自流井、五通桥、嘉定一带,后又专程去威远研讨天然气来历,发现了宽达几十公里、长达百余公里的威远穹隆结构,并制作了威远区域具体地质图。
次年头,黄汲清再次率队,在四川巴县石油沟一带展开石油天然气查询,发现了隆昌圣灯山结构,这是一个十分完好的含油气结构;随后进行钻探,在三叠系石灰岩中打出许多天然气,建成了我国第一个工业天然气田。
1941年,黄汲清等人又一次动身,组成甘肃探油队,踏上了河西走廊石油查询的征程。他们穿越戈壁沙漠、走过雪山草地,一路行来,险阻反常又收成颇丰。在玉门油田区域查询期间,黄汲清了解到玉门油田的生油层和储油层首要是陆相地层,这为今后提出陆相生油理论供给了开始的地质根底。
之后,黄汲清率杨钟健、程裕淇等专业精英又组成新疆石油地质查询队,在天山南北进行了为期半年的广泛而深化的查询研讨,完成了闻名的《新疆油田地质查询陈述》。
在陈述中,黄汲清等人提出了陆相生油论和多期多层生储油论,这是我国地质科学作业者开展的理论,无疑冲破了传统“陆相贫油论”的捆绑,丰盛了国际石油地质理论的宝库,成为辅导新我国首轮全国石油普查作业的牢靠理论依据。
新我国树立后,黄汲清奉调北京,与闻名矿床地质学家谢家荣一道掌管地质部全国矿藏普查委员会的技能领导作业。1955年起,矿藏普查委员会专事全国石油普查使命,在全国范围进行油气勘查,并在松辽区域的油气勘查中获得了丰硕效果,为大庆油田的诞生奠定了厚实根底。
矿藏普查委员会之所以可以在全国范围进行油气勘查,得益于黄汲清掌管编制的我国地质图。
在地质查询所作业期间,黄汲清掌管编制完成了14幅1:100万国际分幅的我国地质图和1:300万我国地质图挂图,并一起编制了我国古地理图。
“从怎么收集资料、怎么编制卡片、怎么编制地势底图,一直到编制地质图,他都是手把手地教,每一个过程都有许多考究。在编图过程中,他不时进行严厉的查看。”曾跟随黄汲清参与我国地质图编图作业的水文地质学家陈梦熊院士对黄汲清的作业作风形象深入。
这是一项浩大的“体系工程”。“这些图对新我国树立前的地质作业做了体系总结,把1916年至新我国树立前的地质作业效果,都标明在了图上。”任纪舜说。
这些地图是向新我国献上的一份科技厚礼,为新我国树立后的地质勘探和地质研讨供给了根底资料,对全国地质查询、矿藏普查的区位安置起到了重要的辅导效果。
与此一起,黄汲清还准确总结了我国的地质结构,并出书了享誉国际的代表性作品《我国首要地质结构单位》。他初次用前史分析法论述了我国及邻区大地结构单位的区分、特征及演化,被公认为我国前史大地结构学的奠基人。
“这部作品中所树立的我国大地结构单元和理论体系,经受了半个多世纪的实践查验,已为中外地质界认同,对我国矿藏普查勘探和地球科学研讨起到了长时间的重要辅导效果。”任纪舜说。
1958年,黄汲清被任命为我国地质科学院副院长,并掌管大地结构研讨室的科研作业。在任纪舜、肖序常、姜春发等一批年青人才的帮忙下,黄汲清运用许多新的实践资料,将他的大地结构理论、观念、办法不断面向行进。他经过先后宣布的《我国地质结构特征的开始总结》《从多旋回结构运动观念开始讨论地壳开展规律》等文章和《我国大地结构基本特征》专著,全面论述并树立了多旋回结构运动学说。
而黄汲清在作业中培育和提拔的一批青年人,也成为了新我国地质作业的优秀人才和骨干力气。“黄汲清这一个姓名,意味着充溢豪情、引人入胜的高谈阔论,也代表着他那诲人不倦亲热使人难忘的爱情。”刘东生院士在生前这样回想导师黄汲清。
容纳大度是许多人对黄汲清的形象。1956年的一天,《地质学报》编辑部给黄汲清打来电话,说接到陈国达先生投交的一篇关于“华南地台活化”的文章,与黄汲清的观念有些不一样,问是否宣布。黄汲清当即回复“宣布”。正是这篇文章,促成了陈国达“地洼学说”的诞生。
“黄先生在学术上很严厉。”任纪舜说,“他提出,研讨问题一定要杀死。研讨一个问题,本年看是现已处理了,过了二三十年再来看,还说你是对的,这才证明你在科学上有奉献。”
●1945年,任我国地质学会第一个专业委员会结构地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1979年至1993年,中选我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六、七届常务委员。
▲1965年10月,安徽黄山花岗岩会议合影,左起:田奇瓗、孙云铸、谢家荣、黄汲清。
采访黄汲清业绩,深感他一直信任团体、依靠团体的忘我情怀和崇高境地。一个人的力气是有限的,而团体的力气是无限的。
想当初,假设没有全国地质作业者忘我协作的团队精神,我国不行能在一穷二白的根底上,获得大庆油田勘探开发、地质查询填图等方面的巨大成就。
黄汲清从事地质作业70多年,宣布了250余篇文章、20部专著。这与其自己丰盛的学问、谨慎的治学、超凡的敬业密不行分。但户外科考、地质填图、矿藏普查等地质作业,许多时分都是一项“体系工程”,需要靠团体的力气共同完成。
在发现大庆油田的过程中,许多老一辈科学家都发挥了重要的效果。从其时的特别前史条件和全国石油普查区位安置来看,黄汲清的陆相生油论起了主导效果;与此一起,李四光作为地质部部长兼普查委员会主任、谢家荣作为普查委员会另一位技能负责人,也对大庆油田的勘探起了实践效果。许许多多的科技作业人员和石油工人,都为大庆油田的发现作出了自己的奉献。
在西南科考、河西走廊和新疆石油查询、我国地质图填图等作业中,很多的地质作业者和年青晚辈,在其间做了许多根底性的作业。黄汲清是集大成者,并在此过程中培育了一大批地学后备人才。他的业绩永久值得后人铭记。